垂拱殿,平日上朝的地方,殿中寬闊,足以容納百官。
大殿裏的盤龍柱古樸端正,卻和老舊地磚格格不入,大殿是在唐朝大梁衙門上不斷擴建而來的,殿有五間十二架,長六丈,寬八丈四尺。
十分寬闊,平日裏官家就是在此正殿舉行朝會,於側殿中召見少量要員,就是內朝。
今日亦如大朝,百官幾乎都在,但卻不同往日,大殿上方寶座上空無一人,大殿之外禁軍陳列,將整個垂拱殿團團圍着,雨小了很多,但外面的禁軍沒有一點撤走的跡象。
新封的秦王史從雲跟隨皇后和幾個宰相去見官家了。
眾人都能察覺出這個新秦王的分量。
若是太平盛世,這種重號的王是不可能封給異姓的。
王號國號是有講究的。
多以春秋的國家為號,而國號也是如此,漢朝以漢水,漢中為號,唐朝的國號「唐」也是古國號,古代唐國大致位於太原一代,之後李淵封唐國公,太原起家承用地名古稱,也就稱唐。
而中原之地前後有周、梁、宋、滸、鄭、陳等,所有在大梁附近立國的國家,國號多會定這幾個。
而河北在春秋時有齊、魯、燕、衛、魏等,所以在河北起家的國家多會以這些為國號,南方則是吳、楚、越等,蜀地有巴、蜀。
封王時,以春秋時國家強弱來排,第一批次最煊赫的王就是晉、楚、齊、秦,這四個王號一般在太平盛世只有及其受寵愛皇子,或非常有威望的皇室成員才能獲封。
第二批次則是魏、吳、越、梁、陳等。
再次之的就是衛、巴、蜀、榮等在春秋時期沒有什麼名氣和實力的國家。
最次的就是雙字郡王,不春秋諸國之列。
封王在漢朝是十分難的事,但唐末以來,軍閥混戰,朝廷為籠絡武將,封出去的王並不少。
比如高懷德的父親高行的齊王,齊王可是晉、楚、齊、秦四王之一,是最尊貴的一個檔次。
當朝的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的魏王,鳳翔節度使王景的太原郡王等。
但他們和史從雲這個秦王相比,都有十分不同。
史從雲的秦王,改因其父最初拜的是護國軍節度使,護國軍位於關中,屬於秦地,封王向來有以人的出身地冊封的說法,哪怕不能做到也要挑選附近的。
如撫符彥卿一開始封衛王,後加魏王,兩個國號古時都在河北。
而史家本在雲州,雲州附近最尊貴的非晉王莫屬,但晉王太過尊貴,一般只有要立為儲君的皇子或養子才能冊封。
如歷史上唐高宗李治封號就是晉王,而官家登基前也封晉王。
於是皇后該是臨機應變,便取史彥超拜華州節度使(護國軍)為由,取史家為秦地起家的意思,封史從云為秦王。
史從雲這個秦王並不是一枝獨秀,如本朝初的大將高行周,先後被封臨清王、鄴王、齊王,追贈晉王。
天雄軍節度使封衛王,高平之戰後晉封魏王。
齊王、秦王、魏王,基本都是最高級的幾個王號,但史從雲非比尋常,一來他還在中央,沒有出鎮地方,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史從雲太年輕!
年輕得人人都覺得他日後必還有作為,到時候要怎麼封賞?進位晉王不成........
不過朝中這些百官倒比較鎮定,不是他們膽子有多大,而是有經驗。
中原歷經梁、唐、晉、漢、周五朝至今不過五十三年,中間還要除去混亂的年份,真算起來,平均每朝十年左右,朝中這些大臣,大多是五十多歲的人,都是歷經數朝的,這種事早見怪不怪。
連最年輕的那批後起之秀,如王溥等人,也是歷經後漢,大周兩朝的,改朝換代,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