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上級醫生。」
「現在不是了,坐下。」吳冕說道,「韋醫生剛剛提出他的考慮意見,初步診斷是輸尿管小腸瘺。我先說幾點為什麼可能,然後大家討論。」
「放射性腸炎,基本可以確定。
繼髮結腸、直腸炎常出現於放射性治療後6~18個月內發生。症狀有腹瀉、便血、黏液便和里急後重、大便變細和進行性便秘或出現腹痛者提示腸道發生狹窄。
嚴重的病損與鄰近臟器形成瘺管,如直腸**瘺,糞便從**排出;直腸小腸瘺可出現食糜混於糞便中排出,也可因腸穿孔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膿腫。」
「輸尿管和腸道出現竇道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根據患者腹瀉量周期性改變,並不能排除這一點。」
「病歷里記錄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吳冕又恢復了溫和的態度,朗朗說道,「每次下完輸尿管支架後,患者的腹瀉都會好轉。
雖然不同醫生會診,制定治療方案,每次下輸尿管支架是必然的治療,隨後更改藥物。我們可以說是藥物作用,但小便通暢,腹瀉量減少,這種很明顯的變化不能被忽略。」
「如果按照孫院長的說法,是藥物作用,那隨後的病情變化就沒辦法解釋。每次下完輸尿管支架後,2-3天之內尿量減少,腹瀉隨之增多。」
「請注意,患者每天腹瀉量5000ml,除了霍亂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疾病能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
「而這麼大量的腹瀉,患者的血清離子變化卻並不是呈斷崖式的。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治療過霍亂的患者,我有相關經驗。」吳冕侃侃而談,「大量腹瀉後血清離子的變化相當大,而患者的化驗結果卻否定了這一點。」
「這麼明顯的證據,竟然被大家無視掉。」吳冕說着,搖了搖頭。
「再有,連續三次有成形糞便的記錄……兩次,第三次剛剛韋醫生觀察到了。」吳冕修正自己的說法,「都是在下了輸尿管支架後才出現的,所以我們無法排除輸尿管腸瘺的可能性。」
「這些天,養和醫院已經排除了很多病因。雖然很難相信,但到最後,診斷只有一個!即便它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