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
聽到徐雲隔着千里之外說出的這個詞,楊振寧頓時微微一愣。
脈衝星?
這啥玩意兒?
有一說一,單獨談到脈衝這個概念,楊振寧倒是不怎麼陌生。
這個概念的文字釋意早在上個世紀就被提出來了,提出者正是徐雲的男酮文對象小麥,也就是麥克斯韋同學。
所謂脈衝,自如其意,和人體的脈搏有些類似。
人體的脈搏每一次的起伏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浪潮,而這一次又一次的周期性浪潮就叫脈衝。
至於第一個應用了脈衝概念的現實技術則是脈衝機體,1924年的時候德國人馬克思發明——不是那個馬克思哈,是馬克思。
所謂脈衝機體,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馬克思發生器。
這玩意兒主要通過低壓直流電源產生高壓脈衝,通過電容並聯充電再串聯放電的高壓裝置。
它能模仿雷電及操作過電壓等過程,所以經常用於絕緣衝擊耐壓及介質衝擊擊穿、放電等高能物理試驗中。
人類科技發展到如今這個時期,脈衝在技術上的應用都已經超過了三十種。
但是
在這三十多種技術中,沒有一種能和脈衝星這三個字沾上半毛錢的邊。
要知道。
楊振寧作為一名長期待在海對面並且獲得了諾獎的頂尖理論物理學家,基本上可以說站在了人類科技的最前沿。
無論是一些理論也好、科技成果或者項目也罷,即便是海對面最機密的某些研究,他最少都能聽到一些有關的風聲。
但脈衝星這個詞,他此前卻聞所未聞。
不過徐雲此前在暗物質以及工業軟件這兩件事上已經給楊振寧帶來了不小的震撼,於是這位大佬並沒有急着質疑徐雲,而是很耐心的問道:
「小徐,恕我孤陋寡聞,敢問這個脈衝星究竟是?」
電話對頭的徐雲想了想,說道:
「楊先生,你聽說過茲維基和巴德提出的中子星概念嗎?」
「中子星?」
楊振寧這次倒是很快給出了答覆:
「就是茲維基提出的那種緻密天體?後來被奧本海默和沃爾科夫總結出來的中子模型?」
眾所周知。
在宇宙中,緻密天體一共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質量較小的緻密星叫白矮星,其質量和太陽質量大小差不多或更小。
理論上認為白矮星的質量小於4個太陽質量,它的半徑大約為太陽半徑的百分之一,屬於一種末期天體。
例如咱們的老鄰居太陽,在經過紅巨星等一系列的變化後,最終就會變成一顆白矮星。
如果把太陽比作一個正常人,白矮星就相當於只有你腳趾那么小兒,重量卻和你相當,密度之高可見一斑。
第二個緻密天體則是黑洞,黑洞的質量可以跨越很大的量級,從幾倍太陽質量甚至到幾億個太陽質量範圍都有。
根據黑洞質量的大小,天文學家把黑洞分成了恆星量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
至於第三個緻密天體嘛
便是中子星。
它的質量比白矮星大一點、其質量在4個太陽質量到2個太陽質量範圍之間。
但其半徑大約只有太陽半徑的十萬分之一,也就是10km左右。
如果用之前的例子舉例,就相當於一顆細胞與正常人的體重相同。
同時很特殊的一點是。
中子星這個概念的提出比較複雜,還涉及到了奧本海默以及其他幾個人的恩怨:
中子這玩意兒被查德威克在1932年